入侵之战电影高清剧情介绍:郑樵《通志》的编纂,不仅在实践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史书形式,而且对我国古代编辑出版理论体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一,提出了“类例”并阐释了其作用。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指出:“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为类例之不分也”。“类书,犹持军也,若有条理,虽多而治,若无条理,虽寡而纷。类例不患多,患处多之无术耳”。他十分重视类例对于中国文化源流的分辨、学者的学习研究以及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重要意义。他说:“类例既分,学术自明,其先后本末具在。”“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郑樵关于“类例”概念的提出,是编修书目过程中的重要方法,扩充了我国古代编辑出版学理论。
第二,提出了收书的原则。《通志》以前,诸史之艺文志均是记一代藏书之盛,都是根据当时官方收藏的书目汇编而成,民间藏书以及亡佚之书没有机会步入史册。为了达到考辨学术源流的目的,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专门作《编次必记亡书论》《书有名亡实不亡论》《收书之多论》等九篇,提出了史志要遵守“纪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的收书原则。他认为“编书必究本末,上有源流,下有沿袭”,已有的典藏书籍固然重要,也要重视亡佚的、失散的图书,这是历史更重要的部分。因此必须“通录图书之有无”。“记无”的作用有两点:首先有利于专门的学科书目完备,便于学者考辨源流;其次,便于后人根据书目所记而求得亡书。关于“记有”,郑樵认为,一代之书,如不及时著录,不仅专门之学不完备,而且现有之书也可能亡佚。他在《编次失书论》中指出:“书之易亡,亦由校雕之人失职故也。盖编次之时,失其名帙,名帙既失,书安得不亡也。”
相关影视:入侵之战电影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