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炸死小女孩并且消灭恐怖组织头目或者保全小女孩放走恐怖组织头目。你会选哪一个?
“电车难题”,放在了战争的大背景之下,当纠结与绝望充斥满屏的时候,更加证明在战场之上,不存在真理。
《天空之眼》全程围绕到底投不投放导弹消灭恐怖组织头目的问题展开了一次次争辩。在有人看来这是一部“作死”影片,以“妇人之见”瞻前顾后的打击恐怖组织,怎能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则认为这部影片引人深思,拍出了战争之下的绝望。
影片开头从一户普通的黑人人家开始。父亲为女孩修好了彩虹呼啦圈,一切看似和谐美好。
但紧接着一个拉镜头,女孩所在的屋子旁边驶过了一辆武装吉普车。显然,战争充斥着这座城市。
凯瑟琳上校(海伦·米伦 饰)收到情报,极端分子又进行了大规模恐怖袭击,屠杀了147名加里萨大学的师生,并且杀害了服务于英国和肯尼亚情报部门的工作者。
凯瑟琳上校率英国情报单位追捕一名女性恐怖分子长达六年之久,经由美军加入高空监测行动,终于在一所秘密基地找到了疑似她的身影。
高空侦察人员利用蜂鸟无人机进行室内观测的时候,竟然发现恐怖分子正在与其他人密谋自杀炸弹攻击,为了防止造成更大的人员伤害,凯瑟琳下令轰炸秘密基地将敌人歼灭。
在进行伤亡评估预算时,矛盾冲突已经开始展露。评估员预测爆炸或许会造成周边平民伤亡。负责人表示要进行附加伤害的重新计算,而凯瑟琳深知放走这名女性头目后果的严重性,于是坚决要求立刻进行轰炸。在多方谈判表决之后,决定进行轰炸。
亚伦·保尔饰演的驾驶员在瞄准目标后,发现在秘密基地旁边,出现了之前那个转呼啦圈的小女孩,她竟然摆摊卖起了饼,原本单纯的跨国逮捕行动瞬间变成了复杂难解的反恐任务。
一场激烈的辩论在圆桌旁展开。一边是凯瑟琳上校和本森将军(艾伦·瑞克曼 饰)为代表的,坚决要求炸掉恐怖组织窝点的一方。另一边是检察官及夫人为代表的,保护小女孩不能进行轰炸的一方。夫人认为,作为奉行“人道主义”的国家,我们无法做到明明知道这次轰炸会造成小女孩重伤或当场死亡,还进行轰炸。
而本森将军知道,或许这个刚开始美好人生的女孩会立刻毙命,但为了成千上万的孩子获得安全,作为军人的他必须义无反顾进行轰炸行动。
其实他们每一个都希望女孩能迅速脱离危险,甚至不顾一切的让情报员前去摊位买饼,甚至造成情报员差点被射杀。难道情报员的生命就不是生命了吗?
加文·胡德导演用细微的群像表演来烘托矛盾冲突。看似只是女孩与恐怖分子之间的矛盾背后,实则是人们对于如何衡量生命、选择生命的深刻探讨。为了救女孩,情报员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前去营救,可终究没能帮女孩一把。
亚伦·保尔手中发射导弹的按钮此时已化身为生命的象征。他深知发射后的结果,可他也深知自己是一名军人,军令如山。
最终,导弹发出。
导演并没有用巨大的轰鸣声来烘托场面之惨,反而采用了静音效果进行处理,爆炸的瞬间,之前参与辩论的每个人的表情、动作都进行了刻画描写,有落泪、有无奈、也有不忍,此时此刻的宁静是无言的宣泄。
女孩倒在了地上,却还存有生命迹象。
正当死亡评估员确定其中一名男子头目已经死亡时,导演又将一枚炸弹扔向了观众。女性头目还未死亡,凯瑟琳当机立断进行二次轰炸。
影片最后用了一个中景镜头来展现,女孩一动不动躺在抢救室内,她的父母抱头痛哭。结局虽已明了,我们内心却无法平静。
善与恶真的有明确划分吗?导演用故事告诉我们,没有。
看似冷酷无情的本森将军在给女儿挑选玩具时会露出慈祥的一面;凯瑟琳上校在听到情报员死亡后也会难掩悲痛之情;极端分子会搭载女孩父母前往医院;反对进行轰炸的政客担心爆炸视频被传到youtube引起公愤。
导演一次次推翻他们的人设,又一次次重新建立。倘若站在那里的女孩是本森将军的女儿,或是一个满面疮痍、穿着破旧不堪衣服的乞丐,那么结果又会是如何?
彩虹呼啦圈或许是自由、和平的象征。而女孩却再也无法无忧无虑的转动它了。
本森将军在任务结束后对夫人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曾参加过五次自杀式炸弹袭击现场的善后处理,亲身去现场,亲眼见过尸体,你今天喝着咖啡吃着小饼干,所看到的叫残忍,那些人本要做的事,比这残忍得多,永远别对一名士兵说,他不懂战争的代价。”
生命原比想象的更有重量,而战争的残酷也远超银幕所表达的那样。
那些以“善意”为名引发极端活动或战争的国度,永远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世间最大的恶莫过于伪善。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
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
特别是在今天
和平不是一个理想
一个梦
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金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n